|首页|法规案例|

未成年人打赏主播事件频发, 最高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

案情回顾

两年前,刘先生16岁的儿子在观看该平台的直播时,累计给主播打赏了近160万元。原告刘某生于2002年,初中辍学。2018年,父母将刘某带至身边帮助打理生意。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1月5日,刘某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资金流转的银行卡,多次向某科技公司账户转账用于打赏直播平台主播,打赏金额高达近160万元。刘某父母得知后,希望某科技公司能退还全部打赏金额,遭到该公司拒绝,双方对簿公堂。

一审法院判处某科技公司退还部分金额,原告刘某对判决结果存在异议,遂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过程中,刘某认为,自己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巨额打赏与他的身份、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是不相适应的,其行为应当是无效的。被告辩称,刘某初中辍学,而且年满16周岁之后,自己独立生活,其父安排开立银行卡并管理大额款项,应当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直播平台不应返还涉案的打赏金额。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中明确规定,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审承办法官在详细核实所涉事实情况并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将重点放在了对双方的释法明理上。法官希望该科技公司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各界一道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法官也对原告的父母进行批评教育,希望家长能承担起应尽的监护责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经多番沟通协调,当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原告申请撤回起诉,涉案公司自愿返还近160万元打赏款项并已经履行完毕。

律师提醒

由于未成年人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较差,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引发了未成年人直播冲动打赏与高额打赏等法律问题。本案中,刘先生16岁的儿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观看该平台的直播时,累计给主播打赏了近160万元。该行为事后未得到其法定代理人即刘先生的同意、追认亦非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该打赏行为无效。
      
本案中的未成年人拿家长积蓄打赏主播不发生法律效力,家长可以要求返还。承办法官依据最高法最新颁布的司法解释,为双方当事人释理说法,依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据此,关于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相关案件,就能更好地得到解决。

上一篇:“打工人”,您必须知道的法律知识!

下一篇:“打工人”,您必须知道的法律知识!